三亚实施“首引、首育、首种、首推”快速实现同纬度热带果蔬成果本地转化
发布时间:2023-04-28 08:57:39 人气:37 来源:
01
首引:围绕南繁种业和同纬度热带果蔬产业链开展引种
三亚地处北纬18度,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日照时长达2534小时,是培育和推广同纬度热带优异果蔬种植的理想之地。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三亚除了继续发展传统果蔬产业外,还探索引进同纬度热带水果等农产品发展新路。
2015年起,三亚逐步引进世界同纬度地区热带水果品种,并充分利用南繁成果,持续提升成果转化。三亚利用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的便利条件,支持科研院校、大型种业龙头企业等积极引入世界同纬度地区的优质种源,深化开展热作领域国际合作。在符合国际规则与种质资源知识产权保护通用框架下,逐步拓展与世界同纬度地区在大田作物和优异热带水果品种的产研联动。
来自南美的玉米种质资源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植入“中国种子芯片”后,又返回南美为当地农业生产用种提供多元化选择。截至目前,来自全球的热带水果种质资源,已有160余种引进三亚。
为给引进品种提供展示舞台,三亚打造一批新品种展示基地:崖州区南滨农场瓜菜新品种展示基地、海棠区洪李村西甜瓜新品种展示基地,崖州区南山村热带优异果蔬资源创新示范基地、崖州区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海棠区水稻公园水稻新品种展示基地等。其中,2022年,三亚在崖州湾科技城启动建设“南山热带优异果蔬资源创新示范基地项目”,建成后将有超过200种热带果蔬品种正式“落户”;2023年海南省种子总站联合三亚在海棠区水稻公园启动建设“水稻品种展示评价基地建设项目”,为来自全球的热带作物种子种苗、水稻提供展示舞台。
02
首育:以育繁推一体化模式培育“南苗北育”新业态
世界农作物发展实践表明,没有现代种苗业就没有现代农业。未来几年,是我国现代种苗业发展难得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为此,三亚充分利用得天独厚条件,发展瓜果菜育苗产业,以种苗育繁推一体化产业模式培育“南苗北育”这一新业态。
经过几年发展,育苗和育种已成为三亚南繁产业“双引擎”。围绕首育,三亚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支撑作用,实施“良种良技更新”工程,以引进、推广、生产良种良技为切入点,推动实施“南苗北育”“南苗北运”和冬季瓜菜种苗培育工程。同时,采用“村委会+科研单位+示范基地+农户”联动合作模式,打造区域南繁育苗产业品牌,发展壮大村集体产业,促农增收。
三亚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崖州工厂化种苗基地、每年生产冬季瓜菜种苗1000万株以上,热带特色水果种苗100万株以上,已辐射五指山、东方、乐东等地。同时充分利用瓜菜产销旺季育苗以外的时间,提高温棚的利用率,开启“南苗北育”任务,为湖南、新疆等地培育辣椒苗,为广西等地培育百香果等种苗。试验表明,在湖南培育20多厘米高的辣椒苗植株要2个多月,但在三亚只需要一个多月,且开花结果更快。
2022年,三亚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崖州基地、海南省优旗农业苗木基地(崖州苗圃)被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省级热带作物良种(苗)繁育基地。
03
首种:聚焦同纬度热带果蔬,打造高附加值新品种示范基地
04
首推:搭建新品种发布平台,提升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力度
为提升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力度,三亚多途径、多渠道搭建优质新品种发布平台,开展首推活动。并完善新品种评选、发布平台,对种植试种成功、市场前景广、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好的同纬度热带果菜南繁品种进行发布、推广,扩大首种优势范围。
利用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落户三亚的优势,征集水稻、玉米、瓜菜等品种,组织行业专家进行考评后,在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会议期间上进行发布、推介。2023年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展示了1887个品种,其中100多个鲜食玉米品种,通过“海南好吃玉米”评选出10个玉米品种在大会上进行发布、推介。此外,先后通过在三亚举办的“海南好米”“海南好蜜瓜”“海南好吃玉米”等评选活动,拓宽宣传渠道,扩大影响力。
同时,积极搭建国际产业平台,引导成立行业协会,组织举办各类会展活动,精准匹配供需信息,搭建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院所间的“桥梁”和“纽带”。今年,三亚积极筹办亚洲种子大会、中非农业合作论坛等国际会展论坛,充分利用好国内外资源,广泛开展国际合作,积极对接东南亚、中南美、中北非等热区,以热带果蔬为载体,持续构建互利互惠的多双边合作机制。
接下来,三亚将加快推进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建设,依托科研院校、大型优质农业龙头企业等建立热带水果种质资源库,加强热带水果新品种保护,激发育种创新活力,逐步摸索出一条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之路“三亚样板”。根据规划,至2024年,三亚将打造精品同纬度优异热带果菜果园10个,其中新增认定省级示范园2个。
来源:人民网 | 作者 柯用春